昨天很榮幸可以認識林鳳珠老師
這位推動日本舞踊20年
台灣新日歌謠協會的藝術總監
已經是坐六望七的年齡了
看起來卻是身材曼妙
舞姿動人的美女喔~
鳳珠老師說起往事
當年她熱衷演歌的學習
後來在日本看到舞踊的表演
非常傾心
便一頭栽入舞踊的學習中
台日往返的學習著
後來也指導很多學生學習日本舞踊
同時常有機會做台日舞踊活動表演的交流
本週六5/2下午13點
假臺北市中華路一段69號國軍藝文活動中心
有場台灣新日歌謠協會20週年慶的盛大公演
有興趣的朋友們
可以前往觀賞喔~~
洽詢電話
02-2506~3946
林老師
---------------------------------------------------
關於日本舞踊的內容
借用網路資料
日本舞簡介
日本舞踊是以「能舞」之靜和「舞蹈」之動,將歌詞裡的喜怒哀樂在動靜之間呈現的優美舞蹈。傳統優美藝能的日本舞踊,並非只侷限在一些特定階層人士,為了使一般大眾也能享受其中,以各流派的優點與理念為依據,契合現代的需要,而創造了「新舞踊」,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輕易學習,不需要舞蹈基礎,只要有興趣即可進入舞踊的世界,一探編舞者蘊含的情感。
就像京劇一樣,日本舞也分許多流派,如若泉流、德本流、花柳流、若柳流、高沙流、藤本流、藤其流、大河流、風張流、芳柳流、梅津流、深山流……等等,每一種流派都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編舞方式,其流派有的師承400多年,有的才成立5年多。
在日本,舞踊是淑女必修課程,列入家庭教養之中,所以非常風行,至今雖經過朝代演變和現代風氣影響,產生新邦樂(演歌)方式的舞踊,但是舞踊在日本文化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項目,當代仍不斷有新的舞踊流派創立。
日本舞踊詮釋的角色範圍很廣,上至貴族武士下至升斗小民,因此服裝和髮型也要配合不同身分和時代背景,例如:未婚小姐、市井小民、武士、少婦、一般男裝、歌舞伎……等;舞碼也有多種形式,例如:夫妻雙人舞、情人、黑道莽夫、俠客、女俠、祭典音頭、宴會祝賀舞、古典舞、阿波舞……等等;道具繁複多樣,如摺扇、圓扇、傘、繩、紗巾、帕、鼓棒、刀、紗質和服外掛、花束、日式彩帶、獅頭、斗笠……等等。細緻多變的舞蹈動作更象徵不同意涵,可利用扇子、傘或手勢來表現歌詞意境,例如:拭淚、飲酒、花落、風吹、照鏡子、抽煙、賭博、行船、松、鶴、日出……等等。
日本舞踊最特別的地方是,儘管他有許多流派,但萬流歸宗,基本上都有一致的概念,就是結合禪修,把習舞的過程當作生活修行,把禪的概念帶入舞蹈中。透過深刻的內心表演與嚴謹的個人修為,舞者的內在人格自然反應在舞姿神韻裡,習舞者的態度與人際和諧的協調溝通能力,也都被老師列為評價舞蹈潛力的重要依據。
歷史淵源
日本舞踊的原型,可追溯到日本最遠古的歷史記載「古事記」,天鈿女神用草做服裝與頭上的裝飾物、手持細竹葉束、腳踩節奏跳舞。日本舞踊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有力的說法是,距今大約400年前,巫女們為了祭神招福而跳出的念佛舞,14世紀室町時代「猿樂」受到當時的足利義滿將軍喜愛和庇護,觀阿弥、世阿弥創作的「大和猿樂‧結崎座(觀世音)」主題演劇成分很強,遂朝「能劇」發展。
17世紀初,出雲阿國的出現,是歌舞伎的起源,在江戶最為盛行,到了19世紀,歌舞伎舞踊成為京都、大阪高級餐廳(料亭)宴會或貴族宅邸興盛的高雅欣賞趣味。
歌舞伎興起後約400年,繼承了表演藝術演劇技法的能劇、簡約俐落集大成的舞踊,統稱日本舞踊。今日的日本舞踊泛指歌舞伎舞踊、上方舞和新舞踊。一般分類為:
民間祭祀的舞蹈→神樂、田樂
宮廷祭祀奉納的舞蹈→雅樂、舞樂
結合歌唱、舞蹈形式的舞踊→猿樂、白拍子、延年
演劇化的舞蹈→能樂
在座數上跳的舞蹈→上方舞
民眾娛樂性舞踊→念佛舞、盆踴
另一種演劇化的舞踊→歌舞伎舞踊
受西洋舞蹈影響的舞踊→新舞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