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參加臉書的茶藝美學臉書讀書會
花了一些時間閱讀山本兼一的小說《利休之死》
學習茶藝的人都知道千利休這號人物
這部電影在台灣的電影院小廳播放時
造成很大的迴響
因為台灣學習茶藝的人頗多的
大家都是抱持著去「朝聖」的心態
來觀賞這個日本侘(音ㄔㄚˋ)茶大師的傳奇故事
山本兼一的小說
把茶聖千利休的茶藝與美學功力
訴諸在對於愛的執著上
由於熱戀韓國女人
而從心中產生出來的對於茶藝的愛
綠釉香盒的執著
所以
最後違抗豐臣秀吉索討香盒的命令
臨死不屈的切腹
結束他的一生
而千利休也終於含笑的去冥間會他的情人
很諷刺的是
三毒是修行人需要去對峙的
然而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對於名器的執著與爭奪
對於一個杯子的不捨
換來了的殺頭(宗二)
千利休在只對美的事物磕頭的原則下
為了聰明卻忤逆秀吉的弟子磕頭求情
秀吉原本是要原諒宗二的
但是宗二逞一時口快
不允許秀吉蔑視自己珍愛的杯子
再度用言語和秀吉挑戰
要殺要剮隨你
自然換來的是----砍頭
而千利休雖然願意為弟子的性命磕頭求情
然而他自己並沒有脫逃這個命運
終究為了愛人留給他的香盒
斷送了性命
在年輕的時代
宗易(利休)沒有膽量喝下那剩下的摻雜老鼠藥(毒石)的茶
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女人被自己毒死
這樣的一個贖罪的心裡
深藏在心中
總是在木堇花盛開的季節
悄悄地前往海邊的小屋
靜靜地泡茶給對座的木堇花
藉此悼念他心愛的愛人
他創立的一個榻榻米大的「待庵」
其實也是海邊小屋的化身
那個小小的容一個人彎腰進入的躪口
美其名是要人謙卑地進入
把刀與武器都擺在外面
沒有分別的進入茶室
其實
在閒淡的表面下
隱藏的是利休對於愛人濃得化不開的思念
小說把高高在上
不可一世的日本茶聖的美學
建立在愛情的執著上
我覺得很人性
而且....非常有說服力
尤其是結合千利休後來為女人出家的身份
(日本有些出家人是可以結婚的..)
想放下卻放不下
所有一切藝術的創造
都源自於對於心愛女人的思念
美,我說了算
這樣一個影響日本往後極簡美學風格的大師
他的藝術的一生與愛戀結合
嗯....
很美
一枝花的裝飾
也源於對愛人的情感
這份濃濃的情感
是創作的來源
小說的推論是很能夠成立的